甲年四旬期第三主日
2014年3月23日
1. 互相認識
2. 開始祈禱
3. 簡短分享最近值得感恩的事
4. 讀經(主日福音) ( 耶穌是活水,是湧到永生的水泉。)
福音:聖若望福音 4:5-15,19-26,39,40-42
那時候,耶穌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城,名叫息哈爾,靠近雅各伯給他兒子若瑟的莊田;在那裡有「雅各伯井」。耶穌走累了,就順便坐在井旁;那時,大約是第六時辰。
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打水。耶穌向她說:「請給我一點水喝!」那時,耶穌的門徒都到城裡,去買食物。
那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:「你既是猶太人,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?」原來,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一向不相往來。
耶穌回答那婦人說:「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賜,並知道向你說『給我水喝』的人是誰,你或許早就會求他,而他也早就賜給了你活水。」
那婦人問說:「先生,你連打水器也沒有,而井又深,你從那裡取得那活水呢?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?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;他和他的子孫,以及他的牲畜,都曾喝過這井裡的水。」
耶穌回答說:「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;但誰若喝了我賜給他的水,他將永遠不渴;並且我賜給他的水,將在他內,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。」
婦人說:「先生,請給我這水吧!免得我再渴,也免得我再來這裡打水。……
「先生,我看你是個先知。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,朝拜天主,你們卻說:應該朝拜的地方,是在耶路撒冷。」
耶穌回答說:「女人,你相信我吧!到了時候,你們將不在這座山,也不在耶路撒冷,朝拜父。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,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,因為救恩出自猶太人。然而,時候要到,且現在就是,那些真正朝拜的人,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,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。天主是神,朝拜他的人,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。」
婦人說:「我知道默西亞(意即基督)要來;他一來了,必會告訴我們一切。」
耶穌向那婦人說:「同你談話的我就是。」
——上主的話。
聖言分享:
4.1 為什麼耶穌要和這個撒瑪黎雅的婦人交談呢?
4.2 耶穌說:「誰喝了我給的水,就永遠不再渴」,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?
4.3 婦人和耶穌這次的交談中,她得到了些什麼?
5. 閱讀參考資料及反省重點 (靜默)
天主的樣貌
天主是怎樣的呢?若望福音記載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說:「天主是神,朝拜祂的人,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。」這句話到底是甚麼意思呢?
曾經有一個畫家,想畫出天主創造世界的情景;他畫了一個兩臉漲滿的巨人,正猛烈地吹風,象徵天主把陸地和海洋分開。
另一個畫家想畫出天主從雲彩中造光的過程,但他沒有畫出天主的樣貌,因為那耀目的光芒已經表達出天主的臉了。
第三個畫家把天主畫成一個慈祥的白髮老人,以表達天主父的形象。
若望福音中,耶穌對婦人說:「天主是神」 (即精神體而非物質)。正如收音耭發出來的聲音也是非物質,你不能見到「聲音」;你不會把食物給「聲音」吃;你也看不見「聲音」,是嗎?但聲音的確真真實實的存在。
當耶穌說:「天主是神」時,祂是指天主是沒有身體的。你不能看見祂,就正如你看不見聲音一樣,但天主卻無所不在的。
當然,耶穌在世上時,人們能夠在祂身上看見天主,因為耶穌是天主。但現在沒有人知道天主的容貌怎樣的,我們只知道祂是偉大的、全能的、全善的。
那麼,哪一位畫家把天主的形象畫得最接近呢?可能是從雲彩中畫出光的那一位。耶穌說:「朝拜天主的人,應以心神,以真理去朝拜祂。」意思是我們要相信聖經上所講關於天主的一切,和真真正正地愛祂。
我們看不見空氣,但空氣的確存在,而且沒有它,我們便不能生存。天主是萬物的根源,我們雖然暫時看不見祂,但祂確是存在。因為祂沒有肉身,所以能夠無所不在。天主也能在我們心中,祂的臨在,不是要監察我們,而是從旁指點我們,幫助我們不斷向善。當我們有一天不再需要這個身體時,我們也能以向另一方式看見天主,永遠和祂在一起。
6. 靜默片刻.自由分享
7. 總結
在天主面前,有誰能夠掩飾或否認自己的過錯呢?祂暫時不跟我們算帳,是要給予悔改的機會,使我們還有得救的希望;並且,藉著我們的得救,使更多的靈魂得救。在井邊的撒瑪黎雅婦人的故事,幫助我們欣賞天主的這番美意。全村人都知道她的過去,現在她的見證使全村人獲得救恩。所以,不要輕視自己悔改的故事,它不僅是你與天主和好的經歷,將來更幫助你身邊的人認識救主耶穌。
8. 個人或團體決志(生活回應)
8.1 我怎樣可以得到耶穌所給的活水呢?
8.2 我可以怎樣幫助那些表現比我差的教友或近人呢?
9. 結束祈禱
9.1 各人自發禱告
9.2 「主耶穌!求祢也賜給我活水,獲得永遠的生命。我也願意做祢修和的大使,將祢的恩賜帶給我的同學和親友。使他們同樣獲得祢的救恩。亞孟。」
※四旬期是天主特別施予仁慈和寬恕的時期。在這時期內教會邀請我們積極悔改,力行仁愛與天主及與人修和,好能在慶祝基督的逾越奧蹟時,能同祂一起同死同活,成為新人。
參考資料:《每日聖言》、《到我這裡來》、《絲絲綿緒》。